《北京往事》
《北京往事》小说免费阅读
《玫瑰掌门》慢工出细活,交出了前10集剧本定稿,詹忆和钱一诺都很满意。编剧们不仅做好了创业部分,农村质感也很鲜明。
然而仍是老问题,钱一诺谈投资很不顺。去年底,《玫瑰掌门》剧本大纲通过后,杨树就做了PPT,但肯投资农村剧的人不多,而且普遍嫌剧本对行业扎得太深。
原生家庭吸血,女人抢男人,跟竞争对手勾心斗角,才是投资人想看到的强戏剧冲突,至于人设是否和职业身份相符,成了次要问题,行业部分不专业也不重要。
钱一诺不能说他们不对,公司有专人负责市场调查,调研数据结果都指向言情剧和狗血剧,投资人认为它们更容易“红”,甚至是“爆红”。
市场环境决定了产品内容,资本都趋利,主创人员想干点不一样的活,但没人投资,就不能问世。钱一诺想找平台谈定制,按献礼剧操作,但各家卫视这两年的献礼剧都排满了。
视频网站兴起,卫视的日子不好过了,招商很困难,有的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中插广告,都已是二三折贱卖,更想接纳更有爆相的剧。
负责发行的涂芊和张瑞江继续唱衰《玫瑰掌门》,它和市场需求背道而驰,理应搁置。钱一诺坚信《玫瑰掌门》有市场,所谓观众不爱看行业剧和农村剧,无非是市面上的行业剧弄成了都市爱情剧,农村剧弄成了伦理剧,没满足观众的心理诉求,给他们带来失落感。
钱一诺个人一向喜欢看行业故事,从中领略不同的人生,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,谈投资虽然不顺,但剧本满足了他的期待,他放手让编剧继续写,之外的事都交给他。
为了把控专业性,钱一诺找来一个国产护肤品牌,对《玫瑰掌门》把好技术关。项目前景不明,品牌不打算投资,但当顾问乐意之至,还计划安排公司各路专业人士审读剧本,修正术语。
跟品牌谈完,钱一诺和杨树一同回公司,在车库里,两人迎面碰到张瑞江。张瑞江又一次表达了对《玫瑰掌门》的担心,公司不是免费搞慈善,盈利才重要,但也不能不给好作品活路,《玫瑰掌门》是写得不错,出本书得了。
钱一诺否决出书建议,图书的影响力不如影视剧大,如果公司拍戏只讨好在网上控评打榜的人,题材和类型只会更进一步萎缩,谁来照顾沉默大多数的口味?
张瑞江说:“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,谁叫他们沉默?”
钱一诺说:“我们也得做点我们自己爱看的东西吧?”他举出最近几个剧,若不是儿子的女朋友在看,他闻所未闻,但一查发现,网播量很理想,这说明影视剧受众的分化越来越大。过去意义上的“大众”被分成一撮一撮的人群,《玫瑰掌门》讨不到张瑞江这撮人的好,但放眼望去,还有很多山头林立。
公司的关系要花在大剧上,钱一诺一度想过把《玫瑰掌门》输送去央八,但央八买价不高,还得多卖一家平台。但是视频网站和二线卫视都采购农村剧价极低,他决定做完全部剧本再说,以编剧的能力,剧本完稿,拿出去应该能找到赏识它的人。
大老板愿意为《玫瑰掌门》使劲,它不会被中途搁置,杨树在心里吹口哨,回办公室就向原著作者霜晨月汇报,霜晨月却很颓靡,她写了快一年的小说,上周连载刚完结,前天被人举报三观不正。
连载网站的审查已越来越严厉,霜晨月每发出一章,必先逐字逐句自我审查几遍,但误伤现象时有发生,她只能用其他同义词替换,或是整段删除,再发出去,又得重新进入审查体系。
想换个审查没这么一刀切的网站吧,流量小,读者也少,作者写东西,当然都想多看点读后感。
小说连载期间,就一路伴随部分读者“三观不正”的指责,如今全文被锁定,要么大改特改,要么不见天日。
杨树想安慰霜晨月,但这种含恨的痛苦,她说什么都没用,对创作者而言,作品不能被传播开去,就像人被扼住了喉咙,会活活憋死。
霜晨月被父母逼婚逼得想跳楼,她原计划多攒点钱再辞职去省城,小说被锁,她不能再拿到电子阅读收入了,很多读者只看完结文,她连载时的收入比较有限。手上的积蓄撑不了几年,她想写点能卖版权的小说。
《玫瑰掌门》能卖掉影视版权,是无心插柳,霜晨月开始有目的地研究市面上的流行小说,越看越苦恼,乌泱泱的皇子王爷霸道总裁和影帝,是她的创作思维盲区。
霜晨月写东西有灵性,杨树很希望她能继续磨练笔头,不去写那些让她痛苦的套路小说,但她有生计压力,杨树介绍她给施严写剧本,同样会痛苦,但稿费相对有保障。
施严接手了一部赛车题材的偶像剧,是QE网站几年前买的IP,最近这任编剧改了6版剧本大纲,撂挑子了,但影视版权年底就到期,今年之内一定得开机,杨树想让霜晨月赚点快钱。
霜晨月连自己的小说《玫瑰掌门》都不愿担任编剧,但小说被读者举报,她被打击得有点重,妥协了。
转眼到了8月初,公司年度最重头的重大历史题材剧剧本《千秋纪》定稿,钱一诺送去重大办,请专家们把关,意外为《玫瑰掌门》迎来了转机。
明堂影业是国内很受上头重视的影视公司之一,老领导关心公司的储备项目,钱一诺提到《玫瑰掌门》,引发了他们的兴趣,它是农村剧,聚焦城市青年返乡创业,他们想看看剧本。
《玫瑰掌门》剧本以护肤品牌创业为主线,着力刻画陶吴村经济发展和转型故事,老领导看完现有的14集剧本,对它评价很高,尤为赞赏护肤品行业元素和农村剧相结合,夸它是类型融合道路上的创新尝试,建议整改后申报重大题材,获得政策和资金扶持。
杨树是《玫瑰掌门》责编,钱一诺带上她和詹忆去开会。会议上,总局老领导指出行业写得好,乡土人情味也浓,而且男女主角返乡创业实现自身价值,代表当代年轻人多元价值观,他们接到大量农村剧,都过于朴实,欠缺这种年轻感。
当初看中《玫瑰掌门》,杨树就觉得农村部分写得很亲切,女主角和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创业,并为乡村经济带来跨越式进步,调性温暖写实。老领导看上它也在于此,职业身份不同,欣赏习惯也不同,但好故事的标准差不了太多。
《玫瑰掌门》太言情化,钱一诺老早就想改名,拟了几个都不到位,老领导看重剧本塑造了时代青年群像,更名为《西北年轻人》,着力提升青春、发展和先进的气质,力求引发年轻人的共鸣。
钱一诺对《玫瑰掌门》的定位是农村剧,老领导建议侧重扶贫,以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个大命题为线索,勾勒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,从而宣传农村政策,用共情的方式呼吁并鼓励年轻人投身乡村发展建设。
主流观众年轻化,农村题材早已衰落,年轻人对扶贫剧不感兴趣,中年以上的观众也不爱看,视频网站更不愿意购买,这都是摆在《西北年轻人》面前的难题,但老领导给钱一诺吃了定心丸,国家对脱贫攻坚决心很大,往后几年,各大平台都会播出扶贫剧。
会议不长,但《玫瑰掌门》的销售压力迎刃而解。从投资角度,扶贫剧就是赔钱,但从国家层面,影视剧等媒介都是宣传工具,收视率如何,是否能盈利,都是次要,歌颂时代和做出贡献的人才是重点,这是国家意志。
扶贫剧的商业价值几乎没有,也不是明堂影业最拿手的类型,但一个公司总得做些更有意义的项目。钱一诺一直很珍惜《玫瑰掌门》,看重它的非数据性价值,今天讨到了尚方宝剑,欣然宴请杨树和詹忆。
老领导希望《西北年轻人》做出经济发展背景下时代的格局感,立足点放在展现扶贫政策的优越性,编剧们在这块是短板,詹忆想找个懂政策且对农村很熟悉的人当顾问,杨树举贤不避亲,推荐了她爸。
扶贫剧和其他主旋律题材不同,它和当下的法律和政策密切相关,涉及到大量党政内容,每年的一号文件、农村选举法、土地法、承包法……创作者都得烂熟于心。爸爸做了30多年民政工作,是很合适的人选,听说能当上顾问,助力女儿事业,他乐坏了。
从最初的行业故事,改为农村题材,再到扶贫剧,杨树想到这一路和编剧们磨情节的经历,百味杂陈。梁卓说《玫瑰掌门》变成《西北年轻人》,土味扑面而来,但杨树完全不排斥改成扶贫向,基层人员的一线工作很难很累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